本周,德语三班主要进行第五课的学习,即“Medien(媒体)”。以下为本班教学及学习情况:
一、教学目标
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媒体相关的德语词汇与表达,能灵活运用进行交流。培养学生阅读图表、文章并精准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,提升其分析与归纳能力。学会书写简短的信息、回复以及处理投诉等,增强书面表达能力。通过探讨新媒体利弊,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德语表达能力,加深对中德媒体使用情况的了解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为各类媒体的德语说法、相关动词及词汇的运用;由ob引导的从句的正确使用;形容词作定语时的词尾变化规则的掌握。难点在于ob从句中的动词位置;形容词词尾在无冠词名词前的变化规则;针对新媒体利弊的德语表达及深入探讨。
三、教学方法
采用任务驱动法,布置阅读、写作、对话等任务,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技能。运用小组合作法,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,促进交流合作,提升语言运用能力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法,利用图片、音频等资源,营造真实语言环境,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。
四、教学内容
(一)听说练习

本课听说练习主要围绕两个主题:一是新旧媒体的优缺点。学生通过图片了解留声机、收音机、电视、社交媒体等德语表达,就日常使用这些媒体的频率与方式展开简单讨论。在学习了相关听力素材后,分组讨论新媒体给生活带来的影响,从信息获取、社交互动、学习工作等方面思考,并用德语表达观点和论据。随后,围绕“大学生能否在课堂上使用手机”展开辩论,学生们思维开阔,论点清晰,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新颖观点,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,这不仅加深了大家对媒体的认知,还锻炼了批判性思维。
二是关于购物时投诉的对话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,分饰售货员与顾客,运用课本上的对话模板,模拟在商店或线上购物平台中进行投诉的场景,练习如何表达投诉和回应。学生兴趣高涨,结合了自己的购物经验,对话逻辑合理,内容充实,将语言知识转化成了实际的交流技能。
(二)阅读练习
本课阅读练习主要围绕两个方面:一是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不同媒体使用情况的文章和图表,了解图表的组成要素,关注关键信息,如不同媒体的受欢迎程度、使用目的等,并尝试用德语分析图表数据。二是学生阅读关于“遗忘”的课文,并表达他们容易遗忘的事情及其原因。
(三)外教口语课程
在外教Frau Sobilo的口语课上,学生们首先练习了预约时间的对话。在对话结束后,Frau Sobilo引导其他学生表达该对话中的重要信息。另外,外教引导学生们介绍自己使用最频繁的媒体,分享使用目的和使用感受,同时展示了关于“德国人最受欢迎的媒体”的最新图表数据,引导学生结合图表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口语表达。学生课堂参与度较好,但口语表达的主动性有待提高。

(四)学生报告展示
学生报告展示的初衷是提升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,同时通过涉猎不同的主题,拓宽学生视野,增长见闻。目前共有赵成烨、王艺霏、宋诚婧、王钰涵、李书媛、苗璇等六名学生作报告,主题涉及德国足球、德国柏林电影节、中德文学作品、德国饮食文化、德国宠物保护、游戏解读等,同时结合了主题相关的德语关键词导学,内容丰富、准备充分,集中展现了学生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知识储备。

(五)语法练习
结合本课主题练习ob从句的用法,通过例句对比直接问句和间接问句的结构差异,注意动词位置变化,进行改写句子练习。学习形容词在无冠词名词前的词尾变化规则,通过实例和练习强化不同性、数、格的名词前形容词词尾的变化形式。
(六)写作练习
本课有两个写作任务,一是就新旧媒体的优缺点撰写议论文,二是写短信,如给朋友发短信告知活动安排、回复他人邀请等,要求注意格式和语言表达准确性。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,较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。
五、教学反思
本周的教学内容围绕“媒体”展开,学生们通过听说读写练习,对媒体、投诉等相关德语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,能运用所学进行交流和写作。小组讨论和报告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语言表达能力,但部分学生在形容词词尾变化运用上仍有困难,后续教学需加强练习巩固,增加实际生活案例和情境练习,使学生们更好地将知识应用于实践。(德语教研室 秦雪珂供稿)